当生活不是按照你想象的轨道往前走的时候,你该怎么办?
本文由小花生网友@喇叭花的幸福发布于小花生主题写作计划-这是我的故事,这是我理解的教育,原文标题:直面挫折,找回快乐
一个周末早晨,7岁小女儿醒来兴奋地大叫:“今天不上学,没有兴趣课,我可以快快乐乐地好好玩了!”我不禁问她:“你想玩什么呀?”她认真地想了一下,说:“我想玩大富翁游戏,想看电视。”“还有呢?”她苦思冥想,没有答案。是啊,对一个7岁的孩子来说,快乐有确定的答案吗?
大家对教育的期望是什么?有说上名校,又有说孩子快乐开心就好,我看到马云在谈到对他女儿的要求时说:我们并不关心我女儿未来做什么,只要她长大以后更健康更快乐,然后能够乐观的去解决问题,乐观的应对挑战,那就是最好的。
健康,快乐似乎是很低的要求,但现在又有多少人能够活得健康,快乐?或者说有多少人认真想过这个问题?
我曾经也过得安逸又麻木,得益于丈夫的收入可以让家庭衣食无忧,生活似乎达到普通人所说的健康快乐,却从来没有问过自己是否快乐?是否这就是我想要的日子?突然,丈夫的公司生意出现问题了,公司破产,大厦将倾,一切发生得那么猝不及防,触目惊心。生活不是按照你想象的轨道往前走,而我们却已无法回头。我在痛苦纠结的边缘,也在反省,我早期的教育教会了我什么?教会我们任何一道题目都是有个标准化答案,不是对就是错吗?还是在面对问题挫折时,我们应该如何走出痛苦,走出纠结,开始新的生活?
就目前的经验分析和经济学分析认为,经济循环的周期在7年左右。简单来说就是每7年左右一次危机。我们的人生这么漫长,每人平均应该都会碰上5次左右危机,经历5次左右低谷,可是在我们的传统教育中,却总是教我们不能错一步,摔一次跟头;亲人的祝福总是希望一帆风顺,却没有人告诉我们以后遇到问题了该如何解决,遇到挫折了该如何化解?我们的早教打出的口号就是: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。起跑线上输了又怎么样呢?就算起跑快了,跑的过程中又会不会跌倒呢?跌倒后又能不能爬起来呢?如果注定奔跑过程中会有摔倒甚至受伤的可能,为什么我们不去教他们如何预防,或者救治,而是一味地陪跑,甚至架着孩子跑,带他绕过障碍?那么当我们老了,跑不动了,孩子还具备继续奔跑的能力吗?
我应该感谢命运的恩赐,让我有两个女儿,生命如此完美。成长是要付出代价的,特别是被生活逼迫的成长会更加痛,但也因为这段经历,使的我今后的日子可能不再是淡如鸡肋,使得我可以重新思考很多问题,包括教育,包括生活的意义。我也因此更能体会友情,感恩究竟为何物,当孩子欢笑时,原来这就是幸福!有个朋友开玩笑说,我还希望我能有这么个机会给孩子进行挫折教育,我的孩子实在是不知道感恩,身在福中不知福。是啊,挫折是双刃剑,用得好,是磨练成快刀,用得不好,就是伤自己了。
我曾经问过女儿这么几个问题:
7岁的你现在在学习什么?喜欢什么?
12岁的姐姐在学习什么?喜欢什么?
40岁的妈妈在做什么?
70岁的外婆在做什么?
她认真地想了一下,回答我:
7岁的她喜欢玩游戏,和朋友一起玩耍,看电视,看书,旅游。现在在学习唱歌,画画,钢琴,空手道,游泳。(也许这些她现在都不是那么喜欢。)
12岁的姐姐喜欢和朋友交往,画画,看书,运动,参加挑战性活动,旅游。现在在学习画画,空手道。(姐姐喜欢并保持下来的兴趣。)
40岁的妈妈现在每天做家务,培养孩子,看手机,种花和烘培。
70岁的外婆现在每天锻炼身体和看电视。
我问女儿,你觉得妈妈每天生活得快乐吗?她点点头,又摇摇头。是啊,连我们自己作为成人都无法说出自己是否快乐,又怎么去问一个孩子?!其实在问出这个问题时,我已经可以想到了答案,那肯定是不快乐的。但是如果再过30年,我的孩子还在纠结着相同的问题,那就真正是我们教育的失败了。
我告诉她,现在你学习的兴趣课,看似都是父母逼迫你去学习的,其实是想让你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,学习能让自己找到快乐的本领啊。
一般人学习接受教育,到大学毕业,也就不过16年时间,在中国教育这16年中,90%的时间是应付应试考试,那些考试都是有标准答案,非对即错,其实真是简单。大学毕业了,进入社会了,你才发现你还有2/3以上的日子要过,而你遇到的问题都不是有标准答案的,做了不能立刻知道对错,其实根本没有对错,可是结果还要自己全盘买单。一旦发现人生的答题做得不理想了怎么办?当生活被吃喝拉撒的平凡所充斥,无可奈何了又怎么办?开心了,弹首快乐的曲子;失意了,画幅漫画自嘲;抑郁了,把自己丢进运动场,随着汗水挥去所有的不快;失败了,背上背包, 穷游世界,放空自己,找回自我。所有曾经学习过的技能,哪怕以后不能成为你的专业,但也为你推开了一扇门,让你在痛苦纠结时不至于不知所为,在日暮之年,不至于只剩下看电视这唯一的选择。如果心中还能想到诗歌和远方,想到所有喜欢感兴趣的事情,心中就会有那么一块净土,一份小确幸,原来生活可以不那么固守成规,原来平淡的生活可以过成一首诗。
坚持的勇气,面对挫折的坦然,放下的魄力,走出去的无畏,如果在我们的教育中都有教到,我们又怎么会担心孩子以后会摔跟头呢?摔倒了再爬起来啊!
扎克伯格有了女儿后说,我真的希望教给他的是一种好奇心,因为世界上有那么多东西不是显而易见的。我希望她能够懂得自己需要去探索,去不断学习。我觉得世界上大部分的变化、变革,都是由于有人来问为什么不能做得更好。我觉得这样的一种价值观的疏导,对于她来说是非常有益的。
扎克伯格对女儿疏导的价值观,将会让他的孩子在一生中都充满好奇心,对任何事情都充满兴趣,有那么多感兴趣的事情了,她还会纠结于是不是快乐吗?
曾经问一位对自己家庭工作现状都很满意的朋友,你希望晚年过什么样的生活?她认真想了想说:面对大海,拿本书,晒太阳。我的母亲现在其实是可以过这样的日子啊,可是书却读不进去了啊,只觉得每天在挨日子,那么别人眼中的理想快乐生活,就变成了“有的人25岁就死了,只是到75岁才埋葬。”
快乐来自于心有所好,心有所想,心有所属,心有所依。一切的不快乐,都是走不出心的纠结。静静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,然后,遵从内心,勇敢地走出去。
欢迎在小花生网(www.xiaohuasheng.cn)分享真实的成长故事和生活感悟,特别欢迎参加小花生近期主题写作活动:这是我的故事,这是我理解的教育 - 如有问题,请加花生编辑微信号 xhseditor,沟通详情。
感谢订阅 “小花生网”
每天推送国内外最优秀的教育资源
周一:原版新书开团
周二:实用的学习和教育方法
周三:英文趣味学习资源
周四:不同年龄的中文好书
周五:儿童电影/动画片/纪录片
周六:有趣的观点和画报
周日:引发深度思考的文章